Loading…

Roku对国内厂商有何借鉴?



Roku的优势在于整合,是一个平台,有点类似我们国内说的入口。

就目前看其本身不提供内容,也不是内容服务商,就是卖硬件铺量。但长远看,鉴于Roku目前在美国的存量在OTT市场中是仅次于Apple TV的,平台大了,想做点自己的事情的可能是很大的。Roku在游戏上的尝试算是个兆头吧。

做平台、入口是脏活累活儿,尤其在美国那样的市场,说服内容服务商的加入往往是一件很费力费时间的事情。从长远看,平台型(Roku)和内容型(Amazon,etc.)都会存在。单一做平台,ARPU不高,总是在给别人打工;仅提供自己的内容也不能满足需求,两者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融合。

就国内市场看,Roku模式早已存在。实际上早期的OTT市场、包括现在的山寨盒子走的都是Roku的路子。正规军中,由于某司法规的限制,无法完全copy Roku,小米已经付出了调皮的代价。不过,国内的内容服务不像美国那样分散和多样化,相对及集约,即便放开也不可能形成像Roku那样的数百个内容服务APP。

Roku的低价普量模式在国内也不算稀奇,小米、乐视、360啥的都会。做智能电视算是换种方式推广生态,有点类似Ali TV OS。

若要学习,Roku对产品的专注,SKU的控制,目标用户的把握,以及对生态的规划值得学习吧。国内做山寨的基本上是靠鼻子,哪里有铜臭就去哪里,只图赚钱,缺乏长久考虑。正规军每个都有着做帝王的心,都想自己把握价值链的最上层,但是产品做的稀巴烂,内容服务也稀巴烂,整合能力和不够,就便有销量,能算得上好产品的实在不多。

最后慨叹一句,做过美国市场后,才发现美国虽无广电,但碰到阻力比广电更大!


发布在: 2014年4月19日 | 分类: 内容产业, 大话IT, 网络视频
Tags: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