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独播剧格局下的电视剧制作



近三年来,“电视剧、综艺、情感故事栏目”成为引领各地卫视收视率的“三驾马车”,而电视剧更是卫视收视保证的重中之重。2006年以来电视剧市场竞争最大的热门词汇就是“独播剧”,它是频道电视剧资源差异化的保证,是卫视增加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

 
08年底09年初,金融风暴风头正盛,不少卫视先后发布了仍将以重金购买独播剧和首轮剧的新闻,可见三年来创下的大格局未变,反倒竞争更趋白热化,重金购买独播剧仍是目前控制“精品”的有效手段之一。这对于国内电视剧制作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特别是在经历金融风暴后,更使为生计徘徊的电视剧制作业看到了曙光。一旦电视剧制作公司生产的电视剧成为独播剧,则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也会缩短投资回收期、加快资金周转,便于扩大生产规模。
 
但在利好的同时,危机与压力也同样存在。今年卫视播出电视剧的黄金档时间跟往年相差无几,加上近期广电总局又对电视剧编播做出了新的规范,在比往年稍窄的市场空间内要在众多电视剧中脱颖而出,挤过这座独播剧“独木桥”无疑困难重重。此外,09年,电视剧市场环境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销售方面,由于各级电视台对广告收入的依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对资本的需求、经营广电业务的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紧密联系,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一些电视台已经挂出了亏损的白棋。对电视剧制作企业来说,最担心的就是这一些列连锁反应导致的电视剧收购价格被压低,而电视剧制作成本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降低,一旦盈利空间被压缩,企业投资电视剧的积极性就会减少,带来的是电视剧产量和质量的双重降低。
 
题材方面,题材出现“枯萎”趋势,从《一口菜饼子》到现在,国产电视剧几乎形成了一种趋势,只要有一个题材冒尖,大家就一股脑儿的去拍,电视台也一股脑的去播。直到观众看到审美疲劳了,再去拍其它的题材。比如一度是收视热点的谍战剧和年代苦情戏(女人戏),由于过度开发使得“撞车”、“粗制滥造”等现象频现,在08年底09年初出现了急剧下滑的趋势。尽管09年的《潜伏》《小草》等剧在同类型题材中力压群雄,但并不能力挽狂澜。如今,国产电视剧能拍的题材几乎都拍过了,而且都拍烂了。大家只能在“拍烂”到“翻旧题材”的恶性循环上前行,却鲜有创新。
 
制作方面,在今年两岸交流良好的形势下,政策的开放为两岸影视业的合作与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这种合作方便了大陆企业学习台湾的先进制作经验和包装经验,但也为台湾企业打开了大陆市场。尤其近期有消息称将向合拍剧开放黄金档时段,这会给本土企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一些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企业将有可能被淘汰。
 
作为电视剧制作企业,在如此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只有拿出高品质的电视剧作品才能走过这条独木桥。但如何才能提高品质,尤其是如何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既保证节目的品质又保证良好的经济收益呢?
 
从剧本创作抓起
 
剧本是一剧之本,没有好的故事框架,根本谈不上电视剧的成功。剧本创作首先要突破平庸,解放、活跃思想,不能闭门造车,简单地通过桥段设计来拼凑一个剧本,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这不但能保证电视剧的品质,还有利于发掘新的题材和深加工现有的题材。比如《潜伏》,很普通的谍战剧,但就是深挖了谍战剧的精髓。分分钟有矛盾的紧张情节和紧促的节奏,观众自然爱看。这时候再有好的演员,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再比如《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前谁敢那样拍战争剧?但只要你做好技巧,且不违背政策,拍出来就是有人爱看。
 
好的剧本也要处理好“讲故事”和“传达思想”的关系。现在中国大多数电视剧就是讲故事,缺少思想。这个思想不一定非得是条条框框的,可以是一个话题,也可以是一种精神,这是电视剧的内涵。这个思想也不能太曲高和寡,要切合大众的内心世界,贴近大众的生活,是能真正让大众感受畅快、产生共鸣的主题。当然,没有思想并不要紧,讲好故事就可以,就算肥皂剧也有它的市场。但现在可怜的是,我们有的电视剧连故事都讲得支离破碎,糊里糊涂,拖拖沓沓的。把这样的作品交给观众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电视剧制作要具有产业化的目光
 
电视剧制作往往是采用“小作坊”的生产方式,临时搭班子,电视剧质量难以保证,谈不上品牌的建立,缺少科学性、计划性、长期性,资金运作捉襟见肘。要改变孤军作战、小规模生产、抗风险能力差的局面,就要朝产业化目标发展,以期达到电视剧规模化生产,产生规模化效益的目的,同时又要在量产基础上保证电视剧的品质。这需要在市场信息掌握、剧本创作、主创团队组建、电视剧生产、品质控制和市场营销上形成产业链,通过资本运作、品牌塑造、成本控制形成电视剧制作的良性循环,使企业能保持市场竞争力。
 
创作和播出中重视宣传的作用
 
以往电视剧都是拍完了在节目市场上完成交易就扔给电视台了,怎么宣传都是电视台的事。而在今年,从《团长》到《顺溜》,电视剧的电影化宣传开始显现,狂轰乱炸带来的高收视的同时,宣传经费在电视剧制作中的比重开始增加。良好的宣传也使得电视剧成交价格有所上升,虽然这其中不乏电视台为了竞争而不得不买单的泡沫,但不得不承认电影化的宣传对收益有着巨大的贡献。这对电视剧制作中如何恰到好处的处理拍摄经费与宣传经费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开展广泛合作,寻求市场突破
 
国内电视剧市场本来就存在供过于求的尴尬状况,金融风暴的冲击更使电视剧的生产压力增大,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市场合作来降低市场风险。08年由SMG牵头成立的上海制播联盟就是一个开展合作的机会,通过制播业联盟的平台,使制播方能及时、有效、准确地进行互动和掌握制播信息,真正使电视剧制作公司和播出平台能紧密配合。对制作方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播出方的需求,了解观众口味变化,减少拍摄盲目性;对播出方来说,对制作的早期介入则可以更有效地对电视剧进行监控,通过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使电视剧生产更加成熟和理性,电视剧质量能更上一层楼。
 
今年,电视剧“订单式生产”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这种模式能有效的降低电视剧创作的风险,让制作公司发挥“制作”的专属职能,不要过度操心宣传、发行等问题,有利于高品质电视剧的诞生。这同时也让制作公司能较好的贴近市场,也能解决电视剧制作供大于求的现状。另外电视剧制作企业之间包括与社会企业和海外电视机构的合作也是降低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多层面的危机,希望电视剧制作行业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业内外的合作来摆脱困境,在逆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建立具有符合全球发展和国情现实的电视剧产业和市场,从而积极地参与全球的文化交流,创造具有国际化胸怀的民族电视文化。
 
【注】本文原作者余厉,供职于上海新文化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文系《“卫视竞争与电视剧制作的双向影响”研讨会》演讲稿,未发表。本文是在原作者授意下进行的二度创作,笔者修改了原标题,并对原文有一定的修改。
 

发布在: 2009年8月21日 | 分类: 内容产业
Tags: , , , ,